能否得到真仙传授丹诀是修炼的关键,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,与钱无关。
从1998年至今,我仅遇到沈阳李先生这么一位修炼有成的隐师,想必那些得道的高人们都已经隐遁了,所以只能读书,丹法窍要还得自己悟。
我在2010年宣布:五十岁后不再研习搏击之术,也不再与人比武较技,即是读了《道德经讲义》有悟。
黄元吉先生说:“在修士当此体化纯乾之时,切不可恃,恃其才以为不饥不渴,可以行步如飞,冬不炉,夏不扇,无端妙用迥异常人,而自以为强也;自谓为强,又动后天凡火,不遭外人诽谤,必至内药倾危。”再者,按云峰散人的说法,我本人又是“性直多知,必招磨难”,即使能外圆内方,也是多知多败;所以还是居柔处弱为上。
从1998年至今,我仅遇到沈阳李先生这么一位修炼有成的隐师,想必那些得道的高人们都已经隐遁了,所以只能读书,丹法窍要还得自己悟。
我在2010年宣布:五十岁后不再研习搏击之术,也不再与人比武较技,即是读了《道德经讲义》有悟。
黄元吉先生说:“在修士当此体化纯乾之时,切不可恃,恃其才以为不饥不渴,可以行步如飞,冬不炉,夏不扇,无端妙用迥异常人,而自以为强也;自谓为强,又动后天凡火,不遭外人诽谤,必至内药倾危。”再者,按云峰散人的说法,我本人又是“性直多知,必招磨难”,即使能外圆内方,也是多知多败;所以还是居柔处弱为上。
修炼丹道,确实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,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,不义之财必招祸患。
首先择地建圜,必然要花费一笔钱,所以法财侣地中的“财”是必不可少的。
所谓圜者,圜室也,即丹家的入圜了道之地。
朱元育曾在《参同契阐幽》的序言中简叙了自己得诀和人圜了道的过程:“入终南深处,幸遇灵宝老人,点开心易,表里洞然,方知一粟可藏世界,微尘堪转法轮。”
“既而束装南旋,八圜办道,赖毗陵诸法侣,竭力护持,粗了一大事。”
修炼者和伴侣的饮食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峨眉宗讲究在练功的不同阶段配以食饵和药饵,要制作三十六大丹、七十二小丹,所需之原料皆是精品和绝品,有钱尚且难以办到,岂可无财!
所以法财侣地中,钱是必不可少的。
所谓圜者,圜室也,即丹家的入圜了道之地。
朱元育曾在《参同契阐幽》的序言中简叙了自己得诀和人圜了道的过程:“入终南深处,幸遇灵宝老人,点开心易,表里洞然,方知一粟可藏世界,微尘堪转法轮。”
“既而束装南旋,八圜办道,赖毗陵诸法侣,竭力护持,粗了一大事。”
修炼者和伴侣的饮食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峨眉宗讲究在练功的不同阶段配以食饵和药饵,要制作三十六大丹、七十二小丹,所需之原料皆是精品和绝品,有钱尚且难以办到,岂可无财!
所以法财侣地中,钱是必不可少的。
过去办道,侣不可少于三人,外护居外院,拒不速之客和动物的闯入。内侣居内室,照顾修炼者之所需,更重要的要会看火候,避免修炼者出偏差。修炼者在大药来临、七日入定时,非常危险。所谓七日混沌,血压先会升至极高,然后又会降到极低。内侣责任非常重大,要有非常丰富的经验,才能准确的引磬破关。另有一位杂役,负责采购、烹调、信函收发,修炼者和内侣、外护的饮食起居均离不开此人的照料。
法财侣地的“择地”很有讲究,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风水,即磁场也。选择修炼内丹之地首先要看五行之气是否完整;而剑仙修炼则必须选择金气旺盛的矿山方可有成。
再说一说圜室,1995年7月我带队去长白山旅游,偶然见识到了圜室的建筑结构和实用功能。那天下午我们从吉安回通化,途经一座风景极佳的大山。车到山顶,我见路旁有溪涧,就让车停了下来,大家都到山上去转一转。丛林中有很多种人参的山民们搭的窝棚,一般都比较简陋,唯有一家是红砖砌成的院落,很是讲究。我有点好奇,就走了进去,也想顺便收点山货。女主人很热情,拿出各种品色的灵芝和人参,显然这里经常有买家光顾。我提出参观一下这个院子,主人就很大方的领我转了转。在后院有一间很像北方粮仓的那种圆形房子——红砖砌成,没有窗户。不过这座房子的屋顶却搭成了尖形,修建得有点像阁楼,四面也都镶嵌了玻璃窗。
我问女主人:这种建筑有何用途?
主人告诉我:这是她丈夫练功的地方。
我问:没有门,怎么进去?
女主人笑了:修了地道。
原来如此!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圜室吧。
我问女主人:这种建筑有何用途?
主人告诉我:这是她丈夫练功的地方。
我问:没有门,怎么进去?
女主人笑了:修了地道。
原来如此!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圜室吧。
窃以为,能在一个相对封闭而优雅的环境中修炼,未必就一定要修筑圜室。闾山徐先生是我的一位隐师,老先生曾经做过宋唯一的剑童。他原本是城里的中学教师,退休时执意携妻女回家乡隐居。老屋就建在半山腰上,用青石垒成的院墙,砖石结构的瓦房,极其古朴,那一片都是这样的建筑。家家都有梨树和用条石砌的水井,每到春天梨花飘香,坐在树下喝茶,井水甘冽无比,那真是一种仙家的享受!当年我跟着科协的人一起到闾山地区调研采访,就是因为喝井水才与徐先生结缘的。因为是在山上,所以家家的院子都不很大,徐先生的前院有四间房,是客厅、卧室,院子里有几棵老梨树,地里种满了蔬菜。后院只有两间房,是徐先生练功和读书的地方,房后也密植梨树,墙外就是峭壁。
修炼之地自然要在洞天福地,因此历史上记载的仙家大多成道于终南山、武夷山、罗浮山和武当山等林木茂盛、环境优雅、气候适宜的名山。
我二十一岁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电视台当记者,由于工作的关系,三十年来足迹遍及名山大川,多次探访道家的洞天福地。其实东北地区自古以来也不乏真正遁世归隐的仙家,且修炼之地多毗邻温泉,如千山脚下就是著名的汤岗子温泉,九鼎铁刹山被温泉寺和汤沟的温泉疗养区环绕,而长白山的仙人桥则就座落在亚洲最大的氡泉疗养区内。在丹道修炼中,必然会出现内解和外解现象。内解,即是身体要经常排泄出所谓三尸虫和脏腑内的瘀血污物,亦称之为朱肠。而外解则是体内的阴毒和陈伤旧疾要攻出皮肤。
所以,生疔疮、皮肤红肿溃烂是常事,严重时流脓淌血,尤其是在血化白浆的阶段。黄元吉先生即有云:“神火一煅,阴气难留,而多年之残疾、自幼之沉疴,悉被驱逼,其轻者或从汗液浊溺而出,其重者或外生疮毒而化。”民间传说的像济公一类的佛道两家的高人大多都身上长有脓疮,一副脏兮兮的样子,也并非没有真实依据。所以,丹道修炼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都离不开药物和温泉。张伯端说:“毛窍如浴之方起”,“一意冲和,肌肤爽透”。
其实这只是结成圣胎之前的效验,而在肉体气化前的漫长阶段里,由于修炼者的细胞裂变频率异于常人,因此皮肤总是很痒,如彭祖之蜕皮。尤其是在炼成胎息后,毛孔必须通透,所以道家自古以来就传有各种药浴的仙方。
我二十一岁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电视台当记者,由于工作的关系,三十年来足迹遍及名山大川,多次探访道家的洞天福地。其实东北地区自古以来也不乏真正遁世归隐的仙家,且修炼之地多毗邻温泉,如千山脚下就是著名的汤岗子温泉,九鼎铁刹山被温泉寺和汤沟的温泉疗养区环绕,而长白山的仙人桥则就座落在亚洲最大的氡泉疗养区内。在丹道修炼中,必然会出现内解和外解现象。内解,即是身体要经常排泄出所谓三尸虫和脏腑内的瘀血污物,亦称之为朱肠。而外解则是体内的阴毒和陈伤旧疾要攻出皮肤。
所以,生疔疮、皮肤红肿溃烂是常事,严重时流脓淌血,尤其是在血化白浆的阶段。黄元吉先生即有云:“神火一煅,阴气难留,而多年之残疾、自幼之沉疴,悉被驱逼,其轻者或从汗液浊溺而出,其重者或外生疮毒而化。”民间传说的像济公一类的佛道两家的高人大多都身上长有脓疮,一副脏兮兮的样子,也并非没有真实依据。所以,丹道修炼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都离不开药物和温泉。张伯端说:“毛窍如浴之方起”,“一意冲和,肌肤爽透”。
其实这只是结成圣胎之前的效验,而在肉体气化前的漫长阶段里,由于修炼者的细胞裂变频率异于常人,因此皮肤总是很痒,如彭祖之蜕皮。尤其是在炼成胎息后,毛孔必须通透,所以道家自古以来就传有各种药浴的仙方。
有人说:内丹修炼是一得永得,一旦得药还丹,就什么事都没有了,这是没有切身体悟的人说的话,哪能这么容易?
得道成仙是大丈夫事,其间的磨难非常人能想象!多少英雄豪杰转身人山学仙后,食野果,尝百草,枕石卧薪,餐风饮露,都未必能得道飞升;哪有不舍温饱,不别妻儿,在家坐上三五年就一劳永逸的?
史载,帝王显贵死于黄白烧炼者为数不少,李白即是服用外丹后而有腐肋之患的。
外丹如此,内丹修炼也有闯黄、闹黄和癫狂之患,修炼亦然。
得道成仙是大丈夫事,其间的磨难非常人能想象!多少英雄豪杰转身人山学仙后,食野果,尝百草,枕石卧薪,餐风饮露,都未必能得道飞升;哪有不舍温饱,不别妻儿,在家坐上三五年就一劳永逸的?
史载,帝王显贵死于黄白烧炼者为数不少,李白即是服用外丹后而有腐肋之患的。
外丹如此,内丹修炼也有闯黄、闹黄和癫狂之患,修炼亦然。
标签:丹道(301)
气功学网心语:行善积德以修心,心静心稳再修真,积精累气入玄门,始知我命不由天,气功学,学气功!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